办学遵规律教育要踏实
学校不是优等生的学校,每个孩子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全面发展才是良性的,要积极为孩子夯实基础,并鼓励多元化的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校长王尚王尚校长清瘦干练,用朔州话形容就是很“精干”,虽年过半百,工作从不拖泥带水,也绝不怕苦叫累。他待人温和,喜欢和师生打成一片,管理学校踏实求新,为教育事业付出的艰辛有目共睹。谈到教学管理,他用三个8年概括了自己的校长生涯。
1981年,年轻的王尚师范毕业后到大同天镇一所乡村中学里任教。1985年,王校长脱产深造,在省教育管理学院学习了两年后,他来到应县一中,先后担任分管政教的办公室主任和副校长。在应县一中的8年,是他走上教育管理的第一个8年。他信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一边抓思想纪律,一边抓劳动,整顿学风,严肃考风,给学生上劳技课,带领学生修好宿舍、清理垃圾。深入下去远比发号施令有力量,他的行为感染着学生,这段时光也成就了他独特的教育风格。1997年,王尚校长担任朔州市一中副校长,后担任党委书记,一待又是8年。不管在哪里,他都觉得教学要科学,管理要规范,这样才能有成效。
2005年,朔州市朔城区一中公开招聘校长,王尚校长脱颖而出,到如今又8年。当时作为朔州老校的朔城区一中口碑很差,当地的优秀生源大多外流。他接管时学校百废待兴,王校长说当时有点勇敢又有点理想主义,总想着自己的教育理念能得以施展。很多人质疑他,觉得他是个“软校长”,恐怕难以胜任重担,他选择用行动和成绩来回报他们。在管理上突破,教学上严格,学校得以全面提升;服务老师、激励学生,老师们得到尊重和回报,干劲十足,学生们也慢慢地多起来,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校园里学习氛围浓厚。在王尚校长领导下朔州市朔城区一中从当年的走下坡路发展为全国重点高中、山西省重点示范高中,学校规模今非昔比,两个校区近万名学生,教师学历和素养也很高,朔城区一中重新崛起,而王校长靠着勤勤恳恳也实现了自己的教育梦想。他总说自己做的是平凡事,守得住本分,也赢得了尊严,觉得很有意义。
王校长深知办学要遵循规律,这规律既是国家的方针,也是因地制宜的创新。成绩有了提高是好事,但想要有更大的进步只能在课堂上下功夫,突破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模式,教学才能高效,于是他带领老师们到各地学习,回来后分析总结,完善为“2633”教学模式:两大原则,六个环节,三项特色,三种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导学案,学生小组学习,交流展示,最后教师再做点拨和拓展延伸,这样学生的自主创新、沟通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们也很喜欢这样的方法,这种独特的课改模式也开始被许多学校学习。现在,王校长又把目光转向了后进生,他做过很多年的教师,知道学校不是优等生的学校,每个孩子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全面发展才是良性的,他积极和教师们一起为这些孩子夯实基础,并鼓励他们多元化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王尚说自己工作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不能懈怠,搞砸了影响的是未来和长远的发展。而做事情的时候要敢想敢干,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么多年来,他从未停止过学习,从理论中学,从实践中学,思考、创新,成绩和荣耀是一步一步得来的。